數據加載中……
          今天是重陽節。
          今天早上才知道的,登陸QQ的時候偶然瞥見登陸界面的圖片有些不一樣,一看原來是重陽節,呵呵。

          重陽節一下子讓我想起了那首歌“九月九的酒”,在我高中的時候比較流行的一首歌。當時還不知道離家為何滋味,想不到幾年之后確如歌中所唱,“重陽夜難聚首,思鄉的人漂流在外頭”。重陽節既是老人節,祝愿我的父母已經天下所有的父母身體健康!

          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后,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于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后,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posted on 2007-10-19 21:07 bigboy 閱讀(293) 評論(0)  編輯  收藏


          只有注冊用戶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網站導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市| 定边县| 资源县| 富裕县| 平顺县| 阿合奇县| 水城县| 五寨县| 乐山市| 通辽市| 平原县| 江孜县| 青龙| 东至县| 信阳市| 钦州市| 襄樊市| 磴口县| 石河子市| 互助| 宁强县| 玉田县| 灵丘县| 塔城市| 中西区| 富顺县| 临湘市| 抚远县| 佛教| 阆中市| 本溪| 北安市| 汨罗市| 南江县| 嘉兴市| 永川市| 安多县| 中牟县| 特克斯县| 岢岚县|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