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軟件設計師上午試題
●采用___(2)___不能將多個處理機互連構成多處理機系統。供選擇的答案:
(2)A.STD總線 B.交叉開關 C.PCI總線 D.Centronic總線
●若每一條指令都可以分解為取指、分析和執行三步。已知取指時間t取指=5△t,分析時間t分析=2△t,執行時間t執行=5△t。如果按順序方式從頭到尾執行完500條指令需___(4)___ △t。如果按照[執行]k、[分析]k+1、[取指]k+2重疊的流水線方式執行指令,從頭到尾執行完500條指令需___(5)___△t。
供選擇的答案:
(4)A.5590 B.5595 C.6000 D.6007
(5)A.2492 B.2500 C.2510 D.2515
●應該在 (7) 階段制定系統測試計劃。
供選擇的答案:
(7)A. 需求分析 B. 概要設計 C. 詳細設計 D. 系統測試
●如圖2所示的樹型文件中,方框表示目錄,圓圈表示文件,“/”表示路徑的分隔符,“/” 路徑之首表示根目錄。圖2中, (10) 。
假設當前目錄是D1,進程A以如下兩種方式打開文件f1:
方式1 fd1=open(“ (11) /f1”,o_RDONLY);
方式2 fd1=open(“/D1/W1/f1”,o_RDONLY);
其中,方式1的工作效率比方式2的工作效率搞,因為采用方式1的文件系統 (12) 。
供選擇的答案:
(10)A. 子目錄W2中文件f2和子目錄D2中文件f2是完全相同的
B. 子目錄W2中文件f2和子目錄D2中文件f2是不相同的
C. 子目錄W2中文件f2和子目錄D2中文件f2是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 樹型文件系統中不允許出現相同名字的文件
(11)A. /D1/W1 B. D1/W1 C. W1 D. f1
(12)A. 可以直接訪問根目錄下的文件f1
B. 可用從當前路徑開始查找需要訪問的文件f1
C. 只需要訪問一次磁盤,就可以讀取文件f1,而方式2需要兩次
D. 只需要訪問一次磁盤,就可以讀取文件f1,而方式2需要三次
供選擇的答案:
(14)A.在代碼審查中由編寫代碼的程序員來組織討論,而在代碼走查中由高級管理人員來領導評審小組的活動
B.在代碼審查中只檢查代碼中是否有錯誤,而在代碼走查中還要檢查程序與設計文檔的一致性
C.在代碼走查中只檢查程序的正確性,而在代碼審查中還要評審程序員的編程能力和工作業績
D.代碼審查是一種正式的評審活動,而代碼走查的討論過程是非正式的
●一個故障已經被發現,而且也被排除了,為了檢查修改是否引起了其它故障,這時應該進行___(19)___。
供選擇的答案:
(19)A.程序走查 B.退化測試 C.軟件評審 D.接收測試
●一個系統的模塊結構圖如下所示,用{×,×,×}表示這個系統的測試模塊組合。下面的選項中___(20)___表示自頂向下的測試,____(21)___表示三明治式測試。
供選擇的答案:
(20)A.{A}{A,B,C,D,E}{A,B,C,D,E,F,G,H,I,J,K}
B.{F}{G}{H}{I}{J}{K}{B,F,G}{C,H}{D,I,J}{E,K}{A,B,C,D,E,F,G,H,I,J,K}
C.{K}{J}{I}{H}{G}{F}{B}{C}{D}{E}{A,B,C,D,E,F,G,H,I,J,K}
D.{A}{F}{G}{H}{I}{J}{K}{B,F,G}{C,H}{D,I,J}{E,K}{A,B,C,D,E,F,G,H,I,J,K}
(21)A.{A}{A,B,C,D,E}{A,B,C,D,E,F,G,H,I,J,K}
B.{F}{G}{H}{I}{J}{K}{B,F,G}{C,H}{D,I,J}{E,K}{A,B,C,D,E,F,G,H,I,J,K}
C.{K}{J}{I}{H}{G}{F}{B}{C}{D}{E}{A,B,C,D,E,F,G,H,I,J,K }
D.{A}{F}{G}{H}{I}{J}{K}{B,F,G}{C,H}{D,I,J}{E,K}{ A,B,C,D,E,F,G,H,I,J,K }
供選擇的答案:
(22)A.對登錄系統的用戶身份進行認可 B.保護數據在傳輸中的機密性
C.保證數據在傳輸中不被非法修改 D.防止登錄信息被泄漏出去
(23)A.RSA B.ECC C.MD4 D.3DES
●編譯程序進行詞法分析時不能____(27)____。
供選擇的答案:
(27)A.過濾源程序中的注釋 B.掃描源程序并識別記號
C.指出出錯行號 D.查出拼錯的保留字(關鍵字)
●給定關系R(A1,A2,A3,A4)上的函數依賴集F={A1A3->A2,A2->A3},R候選關鍵字為____(36)___。分解ρ={(A1,A2),(A1,A3)}___(37)____。
供選擇的答案:
(36)A.A1A3 B.A1A2A3 C.A1A3A4 D.A2和A1A3
(37)A.是無損聯接的 B.是保持函數依賴的
C.既是無損聯接又保持函數依賴 D.既是有損聯接又不保持函數依賴
●在二叉樹的順序存儲中,每個結點的存儲位置與其父結點、左右子樹結點的位置都存在一個簡單的映射關系,因此可與三叉鏈表對應。若某二叉樹共有n個結點,采用三叉鏈表存儲時,每個結點的數據域需要d個字節,每個指針域占用4個字節,若采用順序存儲,則最后一個結點下標為k(起始下標為1),那么___(39)___時采用順序存儲更節省空間。
供選擇的答案:
A.d<12n/(k-n) B.d>12n/(k-n) C.d<12n/(k+n) D.d>12n/(k+n)
●簡單無向圖的鄰接矩陣是對稱的,可以對其進行壓縮存儲。若無向圖G有n個節點。若無向圖G有n個節點,其鄰接矩陣為A[1..n,1..n],且壓縮存儲在B[1..k]中,則k的值至少為____(40)____。若按行壓縮存儲對稱矩陣的上三角元素,則當n等于10時,邊(V6,V3)的信息存儲在B[___(41)___]中。
(40)A.n(n+1)/2 B.n2/2 C.(n-1)(n+1)/2 D.n(n-1)/2
(41)A.18 B.19 C.20 D.21
●以下內容中,___(42)___應寫入操作手冊。
供選擇的答案:
(42)A.描述系統對各種輸入數據的處理方法
B.說明系統升級時廠商提供的服務
C.描述系統處理過程的各個界面
D.說明系統各部分之間的接口關系
●某軟件工程項目各開發階段工作量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需求分析 |
概要設計 |
詳細設計 |
編碼 |
測試 |
0.29 |
0.13 |
0.17 |
0.10 |
0.31 |
假設當前已處于編碼階段,3000行程序已完成了1200行,則該工程項目開發進度已完成的比例是____(43)___。
供選擇的答案:
(43)A.29% B.45% C.59% D.63%
●關于維護軟件所需的成本,以下敘述正確的是___(45)___。
供選擇的答案:
(45)A.糾正外部和內部設計錯誤比糾正源代碼錯誤需要更大的成本
B.與需求定義相比,源代碼的文字量大得多,所以源代碼的維護成本更高
C.用戶文檔需要經常更新,其維護成本超過了糾正設計錯誤的成本
D.需要定義的錯誤會在設計時被發現并糾正,因此需求定義糾錯的成本小于源代碼糾錯的成本
●由元素序列(27,16,75,38,51)構造平衡二叉樹,則首次出現的最小不平衡子樹的根(即離插入結點最近且平衡因子的絕對值為2的結點)為____(46)____。
供選擇的答案:
(46)A.27 B.38 C.51 D.75
●___(50)___反映了類間的一種層次關系,而___(51)____反映了一種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供選擇的答案:
(50)A.繼承 B.組合 C.封裝 D.多態
(51)A.繼承 B.組合 C.封裝 D.多態
●利用貪心法求解0/1背包問題時,___(55)___能夠確保獲得最優解。用動態規劃方法求解0/1背包問題時,將“用前i個物品來裝容量是X的背包”的0/1背包問題記為KNAP(1,i,X),設fi(X)是KNAP(1,i,X)最優解的效益值,第j個物品的重量和放入背包后取得效益值分別為Wj和pj(j=1~n)。則依次求解f0(X)、f1(X)、...、fn(X)的過程中使用的遞推關系式為___(56)___。
供選擇的答案:
(55)A.優先選取重量最小的物品 B.優先選取效益最大的物品
C.優先選取單位重量效益最大的物品 D.沒有任何準則
(56)A.fi(X)=min{fi-1(X),fi-1(X)+pi}
B.fi(X)=max{fi-1(X),fi-1(X-Wi)+pi}
C.fi(X)=min{fi-1(X-Wi),fi-1(X-Wi)+pi}
D.fi(X)=max{fi-1(X-Wi),fi-1(X)+pi}
●通過代理服務器使內部局域網中的客戶機訪問Internet時, (61) 不屬于代理服務器的功能。
供選擇的答案:
(61)A. 共享IP地址 B. 信息緩存 C. 信息轉發 D. 信息加密
●下列 (62) 設備可以隔離ARP廣播幀。
供選擇的答案:
(62)A. 路由器 B. 網橋 C. 以太網交換機 D. 集線器
●在Windows系統中, (63) 不是網絡服務組件。
供選擇的答案:
(63)A. RAS B. HTTP C. IIS D. DNS
●在OSI參考模型中,數據鏈路層處理的數據單位是 (64) 。
供選擇的答案:
(64)A. 比特 B. 幀 C. 分組 D. 報文
●在OGSA標準中定義了 (65) 的概念,它提供一組遵守特定的約定并定義明確的接口,是實體之間產生、管理和交換信息的機制。
供選擇的答案:
(65)A. Object B. Grid Service C. Web Service D.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