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管理技術經歷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統、數據庫和高級數據庫技術等四個階段。
數據庫系統是在文件系統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同時又克服了文件系統的三個缺陷:數據的冗余、不一致性和聯系弱。
數據模型是對現實世界進行抽象的工具,用于描述現實世界的數據、數據聯系、數據語義和數據約束等方面內容。數據模型分成概念模型和結構模型兩大類。前者的代表是實體聯系模型,后者的代表是層次、網狀、關系和面向對象模型。關系模型是當今的主流模型,面向對象模型是今后發展的方向。
數據庫是存儲在一起集中管理的相關數據的集合。數據庫的體系結構是對數據的三個抽象級別。它把數據的具體組織留給DBMS去做,用戶只需抽象地處理邏輯數據,而不必關心數據在計算機中的存儲,減輕了用戶使用系統的負擔。由于三級結構之間往往差別很大,存在著兩級映象,因此使DBS具有較高的數據獨立性:物理數據獨立性和邏輯數據獨立性。
數據獨立性是指在某個層次上修改模式而不影響較高一層模式的能力。
DBMS是位于用戶與OS之間的一層數據管理軟件。數據庫語言分成DDL和DML兩類。DBMS主要由查詢處理器和存儲管理器兩大部分組成。
DBS是包含DB和DBMS的計算機系統。DBS的全局結構體現了DBS的模塊功能結構。
數據庫三級體系結構:

數據庫體系結構五要素:
1、概念模式是數據庫中全部數據的整體邏輯結構的描述。
2、外模式是用戶寫數據庫系統的接口,是用戶用到那部分數據的描述。
3、內模式是數據庫在物理存儲方面的描述,定義內部記錄類型、索引和文件的組織方式,以及數據控制方面的細節。
4、模式/內模式映象存在于概念級和內部級之間,用于定義概念模式和內模式之間的對應性。
5、外模式/模式映象存在于外部級和概念級之間,用于定義外模式和概念模式之間的對應性。
?DBMS的模塊組成:
查詢處理器有四個主要成分:DDL編譯器,DML編譯器,嵌入式DML的預編譯器及查詢運行核心程序。
存儲管理器有四個主要成分:權限和完整性管理器,事務管理器,文件管理器及緩沖區管理器。
DBS的全局結構:

DBS結構的分類:
集中式DBS(centralized DBS)
客戶機/服務器式DBS(client/server DBS,記為C/S DBS)
并行式DBS(parallel DBS)
分布式DBS(distributed DBS)
DBA的主要職責有以下六點:
1、定義模式。
2、定義內模式。
3、與用戶的聯絡。包括定義外模式、應用程序的設計、提供技術培訓等專業服務。
4、定義安全性規則,對用戶訪問數據庫的授權。
5、定義完整性規則,監督數據庫的運行。
6、數據庫的轉儲與恢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