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6月4日,中國報表軟件領導廠商帆軟軟件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海外事業部負責人趙一昭,接受了復旦MBA IT俱樂部的專訪。
主題:帆軟BI之路
主持人:聞彬(達龍信息副總經理、復旦MBA IT俱樂部會長)
FineReport主持人:趙一昭,您好。我們認識也很多年了,當年,我的客戶介紹了你們的報表工具,最終我的老東家把你們的報表工具融入到我們的軟件產品中去了。后來發現眾多軟件公司產品都融入了你們的產品。今天借此機會訪談您,想更多的了解你們。我知道你從東南大學一畢業就去了帆軟,一直到今天,當年你名牌大學信息專業畢業,為何沒有選擇大企業,而是到了一家當年還不知名的小軟件公司呢?你當時是如何考慮的?帆軟當年是如何吸引你的呢?
趙一昭:主持人您好,大家晚上好!
是選擇大公司還是小企業,這樣不能一概而論,要看自己的職業規劃。大公司文化、制度比較完善,我們很快就能成為不錯的螺絲釘,但缺點是發展空間相對較少,有時候還要為人際關系傷腦筋。小公司各項制度乃至盈利模式都剛起步,人少事情多,其好處就是可以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職業發展的空間和機會更大,但風險就是自己“不成龍,就成蟲”,待遇相對不高。我個人不甘寂寞,喜歡闖,想有所作為,也期待著有這樣的一個平臺。
五年前的帆軟人員規模不過30人,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也遠不如大企業。當時我和老板交流了幾個小時,對這個小公司有了較深入的了解,也重新認識了這個公司。
首先帆軟人雖少,但多是精英,基本上都來自南大、東大、華科大這些985學校。大家相處融洽,平等溝通,有共同把帆軟做大做強的目標和夢想,而且一直保持著創業公司的激情和韌勁,身在其中,感覺很棒。
其次帆軟FineReport的產品理念我也很認同。就是“零編碼、只需拖拖拽拽即可制作出中國式復雜報表,讓技術人員做的報表功能更強、速度更快,讓業務人員可以DIY報表自由分析”,這樣的產品理念在當時很先進,可以實實在在縮減項目實施周期,提高項目收益。
最后,我被老板求賢若若渴的態度和務實直爽的精神所感動。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老板決定企業的基因,我當時就覺得,帆軟是個不甘于平庸的公司,是很可以的。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選擇了帆軟。目前來看,帆軟發展的比較順利。
主持人:不愧為是銷售精英,非常健談呀。帆軟一路走來,沒有多久時間,就已經在國內的報表領域和BI領域有了不小的市場規模。成功的企業自然有其成功之道,比如你講的“帆軟人雖少,但多是精英”、“一直保持著創業公司的激情和韌勁”,那么除此以外,還有哪些成功因素?
趙一昭:我覺得帆軟能夠走到今天,主要歸結于三個因素:一是人,二是服務,三是產品。
上面我已經講到,帆軟的人際關系簡單,就是一群有共同夢想的人一起做事,努力把事做好。圍繞著“把事情做好”,帆軟的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都比較簡單和務實,比如客戶問題處理有個“問題3天解決”機制,涉及到企業QQ一線團隊、需求&BUG確認團隊、測試部、產品部、研發部、市場部等部門配合,問題處理流轉的很好,每個節點停頓處理時間都有要求。
帆軟的服務應該是報表行業最好的了,這也給帆軟帶來了很多口碑。帆軟有遍布全國的服務網絡,各地都可以享受到本地化服務。另外帆軟提供了多種服務接口,像企業QQ、電話,郵箱,7×24小時服務。在給予服務的同時,帆軟也推出全國免費培訓計劃,包括線上和線下的培訓,讓更多用戶學會用、用好FineReport、FineBI。
再說FineReport,它學習成本低,產品上手快,操作簡便、快速,“易學易用易集成”,在報表產品中很有競爭力。FineBI是帆軟最近推出的新型BI產品,擅長于幫助業務人員自定義即時分析,快速探索數據,挖掘數據潛在價值。另外帆軟因為在業內耕耘了很多年,積累了大量的行業應用經驗,可以為用戶提供信息化建設意見和方案,這對用戶很有吸引力。
主持人:說了不少你們公司和產品,看來你對公司產品非常熟,也非常有感情。你在這個行業已經比較久的時間了,能談談你對報表軟件、BI、大數據分析三者的理解嗎?
趙一昭:報表軟件從本質上來講,屬于網頁制作工具的一種,即無論使用何種報表工具,最終的目的都是從原始數據中抽取出重要的信息,經過分析運算之后,將結果展示到瀏覽器中,使用戶能夠不需要安裝任何終端,從瀏覽器直接訪問到報表。軟件公司通過利用報表軟件,可以快速、靈活響應用戶多變的需求,達到提高項目進度、縮減項目成本的目的。最終用戶通過報表設計軟件,就可以設立一個數據中心,向各個系統輸出報表,以彌補業務系統中報表的單一性,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靈活的報表定制。
BI是一套解決方案,用來將企業中現有的數據進行有效的整合,快速準確的提供報表并提出決策依據,輔助業務經營決策,既可以是操作層的,也可以從事戰術層和戰略層的決策。為了將數據轉化為知識,需要利用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OLAP)工具和數據挖掘等技術。可以說BI不是新技術,因為它是數據倉庫、OLAP、數據挖掘的綜合應用。但它又是新技術,因為面對的課題不同,要求的技術深度和層次不一樣。
大數據是當今的熱點,對于“大數據”(Big data)研究機構Gartner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技術的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也就是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所以,可以這么理解:報表軟件解決的是數據前端展示,大數據是數據處理加工,而BI則是數據處理和數據展示的綜合應用。
主持人:我聽說你們的BI產品也上線了,能為我們介紹一下嗎?帆軟又是如何定位的呢?
趙一昭:FineBI的本質是通過最終業務用戶自主分析企業已有的信息化數據,幫助企業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預測、模擬企業將來的發展,協助企業及時調整策略做出更好的決策,增強企業的可持續競爭性。
傳統的BI,根據業務需求實施完成后,使用者只能夠按照數據模型中固定的那些維度或者指標來進行分析,如果想要分析其他的維度,傳統的BI并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能夠即時響應,仍舊需要和技術支持人員進行溝通補充。
大數據是當今的熱點,對于“大數據”(Big data)研究機構Gartner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技術的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也就是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所謂定位,就是找到“產品差異”,那FineBI和傳統BI有什么區別呢?
(1)數據處理不用寫sql,大數據量的處理性能優于sql
FineBI的數據處理,采用表間自動關聯以及手動建立關聯來實現數據之間的關系,使得數據根據業務關系有著完整的數據結構。理解業務的用戶,只需要根據業務選擇相應的數據,即可以進行分析數據。
FineBI采用Cube預處理以及并行計算的先進數據處理模式,使用NIO內存映射文件存儲模式,同時采用高效的智能位圖索引,以及智能避免重復計算的緩存機制,使得在前端頁面展示數據時,運行速度高效快速。
FineBI對于分組匯總表的計算,億萬條數據,匯總計算均在10s內完成。對于明細表的展示,均在1s內即可完成。
(2)非IT人員可以進行即時分析
FineBI始終抱著以用戶為本,以求讓最終用戶更快速入手,更方便的使用,省去傳統BI實施、設計過程的繁雜之處。
傳統BI的繁雜之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技術人員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準備數據
用于分析的底層數據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如果要讓這些數據百分百地滿足業務需求,那么就需要對數據進行額外的處理,根據傳統BI提供的工具建立符合其工具的數據模型,而這個過程根據業務的復雜程度所需的時間在幾個月不等。
第二:業務人員基于數據偶得的一些分析需求實現過程復雜
傳統BI的模式都是預先了解領導和業務人員的所有業務需求,然后基于這些需求準備數據設計以報表形式展現數據的分析過程,當領導或者業務人員在分析過程中有些額外的想法時,基于傳統的設計模式,他們還需要和技術人員進行溝通,準備新的數據或者設計新的分析過程,然后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分析,這個過程還包括了讓技術人員理解自己的需求,所以綜上看來整個過程是相當復雜的。
FineBI的Data Service模塊,特有的分析設計模式和指標影響因素智能分析模塊,能夠幫助用戶解決以上問題,讓技術人員準備數據時無需任何代碼和復雜的設置過程,讓非IT人員能夠輕松自在得進行分析。
(3)實施周期短,后期維護簡單
由于FineBI特有的數據準備模塊,除去原始需求溝通時間,技術人員在實施時無需花費過多的時間來進行數據處理,而FineBI特有的分析模式和指標因素在基于固定數據的基礎上能夠極大的減少需求多變導致的數據準備和溝通交流時間,真正做到了實施周期短,后期也無需投入過多的人力和時間來維護系統,解決需求上的變動。
主持人:上次聽您說起你們有客戶把你們的產品做成了SAAS方式,提供給自己的客戶用,非常有意思,能為我們分享一下嗎?
趙一昭:哦,這類客戶自身的業務模式為SAAS模式,向他們的用戶提供云服務,比如廣告投放分析、客戶群體特征分析等。云服務有個特點是按需訂購,不同的用戶需要不同的報表,那這個時候,云服務提供商就可以使用FineReport來定制這些報表。用戶通過購買其服務,就可以在云平臺中查看所需報表。
主持人:這幾年,大數據非常熱,相信帆軟公司也收益不小。但做為IT人,我們很清楚大數據是因為更多的非結構化的數據(社交數據、視頻數據等)得以保存,并可以被拿來進行分析。單單結構化數據增長沒有那么快,傳統的BI軟件足以應對。不知道,帆軟是如何理解大數據的?有沒有在做一些對非結構化數據的分析工具的研發工作?
趙一昭:大數據的到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互聯網數據的導入,比如有些企業通過社交網形式來管理企業,實現企業內部溝通。當然,企業非結構化數據的增長并沒有那么快,市場也在孕育當中。不過,像移動互聯網到來的那樣,總有一天非結構化數據的分析會成為企業主流的、必備的分析,因為從大數據中挖掘出新的信息、基于大數據決策是未來企業生存的風向標。
對于分析非結構化數據,我們正在調研和研究,不久的將來會推出相應的分析產品。
主持人:問了那么多的宏觀層面的問題,也辛苦趙兄的精彩回答。問些比較輕松關于銷售的問題。趙兄的銷售能力讓我非常佩服,短短幾年時間,讓帆軟的業務突飛猛進,能否為我們分享一下,您這些年的經驗和收獲呢?
趙一昭:帆軟業務的發展,我個人影響有限,主要得益于核心團隊共同的價值觀。
對于分析非結構化數據,我們正在調研和研究,不久的將來會推出相應的分析產品。
主持人:問了那么多的宏觀層面的問題,也辛苦趙兄的精彩回答。問些比較輕松關于銷售的問題。趙兄的銷售能力讓我非常佩服,短短幾年時間,讓帆軟的業務突飛猛進,能否為我們分享一下,您這些年的經驗和收獲呢?
趙一昭:帆軟業務的發展,我個人影響有限,主要得益于核心團隊共同的價值觀。
最讓我高興的是五年來認識了很多朋友,在他們的幫助下,我融進了一個良好的事業圈子。
主持人感言:
我認識趙一昭有蠻多年了,也是為了解決客戶報表的需求,通過客戶找到他,覺得他們團隊年輕而有激情,大家關系非常融洽。他可以說是上海灘軟件圈子小有名氣的銷售了,大部分做軟件的公司都和他們合作,OEM他們的產品,為自己公司產品增加賣點。隨著企業信息化的發展和大數據的到來,他們業務增長也非常迅猛,除了風來了以外,還與他們的定位有關,更與他們的企業文化有關。正是有了像趙一昭這樣有理想且能奮斗的人才,帆軟這樣小而美的創業公司才能有機會飛起來,我相信一定有更多這樣的公司在默默地成長,尋找起飛的機會,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支持他們,也是支持我們的夢想。
csdn博客:http://blog.vsharing.com/fanfanzheng/A1759813.html